•
本周关注
5月16日(周一):中国4月固定资产投资、零售销售、工业产值等
5月17日(周二):英国4月就业数据、欧元区一季度GDP、美国3月零售销售
5月18日(周三):日本一季度GDP,中国4月房屋价格指数、英国、欧元区和加拿大4月通胀、美国4月房屋数据
5月19日(周四):澳洲4月失业率、美国初请
5月20日(周五):中国LPR、英国4月零售销售、欧元区消费信心指数
美股
标普500重新夺回4000点关口,暂时避免了跌入熊市区间,但连续6周的下跌还是令人忧心。
最主要的担忧还是来自货币政策过快收紧可能导致的衰退。美国4月的CPI和PPI增速放缓,但还无法充分论证“通胀见顶”的观点,而且通胀有从商品蔓延至服务业的迹象。如果未来几次的通胀数据无法明显下降,9月加息75个基点或许将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并将推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向3.25%迈进,进一步挤出股市的估值泡沫。
另外随着美联储即将开始缩表,流动性风险也将逐步显现。即使短线会存在修复行情,但高波动预计将持续存在。
本周关注美国4月零售销售和房屋销售等数据、鲍威尔的公开讲话,以及沃尔玛、Home Depot等零售股的财报。
个股方面同样可以关注苹果。从历史高点抹去近20%之后,苹果已经失去了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的皇冠。但作为美股的“避险选择”,苹果强劲的盈利能力、充沛的现金流、iphone的高市占率、服务部门的盈利增速(得益于隐私条款调整),以及相对合理的估值水平,都让其具备强劲反弹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苹果的反弹将直接提振指数的表现。
中国
中国股市本周预计将逐渐受到政策面利好(如房地产)以及上海有序重启的影响,但想要彻底扭转市场情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继上周的社融数据全面崩塌后,本周的固定资产投资、零售销售等数据也会反映出4月部分地区封控的影响。
央行在周末下调了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利好出炉,首先关注本周是否会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以及贷款基准利率(LPR)。
港股方面,京东、腾讯、小米分别将于周二至周四公布财报。
黄金
金价连跌四周后收于1811,虽然跌穿200天均线,但勉强守住上升趋势线的支撑。美元和美债收益率的暂时回调能为多头提供一定的信心,但金价仍然存在高估,下方关注1780一线的支撑。若能向上突破1858或许可以摆脱当前的弱势格局。
XAUUSD
原油
WTI原油上周基本持平在110一线。欧盟对俄罗斯的原油禁令没有预想中顺利,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俄罗斯产量的下降,以及寻找替代能源时对非俄罗斯原油的争夺,都将利好于油价。再加上中国逐步恢复经济活动,对需求端的冲击也将减少。
WTI(SpotCrude) H4
若WTI油价本周能突破110-111.80的阻力区域将继续看高至118一线。短期内应该很难跌穿95.50的强劲支撑。
外汇
再度刷新20年新高之后,若美元指数出现一定的调整并不会太令人意外。但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仍然是落后于曲线的,只要未来的激进加息预期并没有被完全排除,指数的长期走势还是比较乐观的。本周有众多美联储官员讲公开讲话。
非美货币方面,日元的抛售应该已经告一段落,澳纽等商品货币本周或许能受益于中国疫情的降温,欧元则可以继续考虑逢高做空。更详细的分析可以参考上周五的文章。
做好交易准备了吗?
只需少量入金便可随时开始交易,简单的开户流程,几分钟之内即可申请。
相关文章
日经指数反弹:短期修复而非趋势反转
自3月末大幅下挫后,日经指数周一出现反弹。尽管短期回升略微缓解市场情绪,但美国加税、全球经济放缓及日本经济脆弱性,仍令投资者忧虑。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市场未来何去何从?
关税重锤砸下,好戏刚刚开场
4月4日,特朗普宣布了比市场预期更为强硬的对等关税措施,刺激避险情绪升温,风险资产遭遇普遍抛售。交易员当前最关心的两大问题是:下一步关税动态如何演变?跨资产的方向性走势能否持续?
对等关税来袭:三大情景解析!
4 月 3 日澳东时间凌晨 6 点(北京时间凌晨 3 点),白宫酝酿多时的对等关税即将生效。
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全球资本定价之锚
作为全球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基准利率之一,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不仅是美国政府融资成本的晴雨表,更是全球资产定价的锚定指标。截至2025年3月 25 日,该收益率在4.3%附近窄幅波动,其走势牵动着股票、外汇、大宗商品等市场的神经。本文将从发行机制、交易结构、影响因素及市场联动效应等多维度展开深度分析。
黄金不断创新高:挑战$3,100还差哪把“火”?
年初以来,黄金多头整体表现强劲,持续刷新历史新高。目前价格站稳$3,000 大关后,交易员面临的关键问题是:黄金短期是否有望冲击$3,100?有哪些潜在催化剂值得关注?
中国经济:曙光初现,风险仍存
随着科技板块强势崛起并带动相关资产走高,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正从“日本化是中国的唯一宿命”转向“中国在AI领域仍有突破机会”。然而,在经济数据释放复杂信号、结构性挑战依然突出的背景下,全国人大推出的一系列刺激政策能否真正奏效,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