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前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各种制裁都完美的避开了能源交易,哪怕是严厉的金融制裁也很难判断欧洲和俄罗斯哪边的损失更为惨重。能源制裁或许是西方国家除了军事手段之外的最后招数了!
其实美国在2019年就已经从原油进口国转型成为“净出口国”,其原油进口量则连年下降,目前不到600万桶/日,其中从俄罗斯的进口量仅占3%,即每天约20万桶。这也是美国敢于最终对俄罗斯能源下手的主要原因,而政治立场和舆论压力也让拜登不得不走出这一步。
尽管禁令对美国国内的供应不会产生明显的冲击,但这释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在战事和制裁不断加码的情况下,投资者始终担心俄罗斯每天约500万桶的出口会被完全挤出全球供应市场。油价的飙升反映出这种恐慌的心态,布伦特原油处于十多年以来最严重的超买阶段。
布伦特原油 周线图
油价暴走让通胀暂时看不到回落的可能。明天公布的美国2月CPI预计将接近8%。虽然拜登在乌克兰问题的处理上让其民调从历史底部有所回升,但是在年底之前若无法显著压低通胀,民主党的期中选举可能会是一场灾难。
因此拜登一边在实施制裁,一边也在努力寻找能源供应的替代方案。
除了继续释放战略原油储备外,或许可以从加拿大、墨西哥等国获取更多原油。另外,美国也正在考虑放松对委内瑞拉的经济制裁以便重启原油进口。讽刺的是,当年正是因为对委内瑞拉(俄罗斯盟友)的制裁才使得美国转而向俄罗斯进口原油。
2021年美国原油进口来源国分布 来源:afpm.org
提高页岩油产能似乎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但一方面这需要时间,更关键的是这显然违背了拜登自己竞选时的核心主张之一,即大力推进清洁能源革命。要知道拜登上台后的第一时间就重新加入了《巴黎气候协议》并取消了KeystoneXL的输油管道(加拿大向美国)项目。因此此轮的油价暴涨很难刺激页岩油产量快速复苏。
美国还一直要求OPEC+提高产量,但俄罗斯和沙特显然没有这种打算,继续维持着40万/桶每日的增产幅度。但即使如此,疫情让OPEC成员国都无法足额完成目前的增产决定。
油价的涨势会持续到何时?
短期来看当然取决于俄乌局势。目前乌克兰已经释放出服软的信号,若双方冲突降温自然会抑制油价的疯狂上涨。但中长期来看,能否保持供应端的稳定才是关键。除了美国和OPEC的角色之外,伊朗核协议谈判的进展或许能提供“有限”的帮助。
美国是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除去内部的因素外,从某种程度上说隔岸观火的美国是此次的地缘政治危机的最大受益方。俄罗斯或许也能找到其他的能源买家。而反观欧洲,却承受着最惨烈的冲击。
欧盟国家45%的天然气和25%的原油进口来自于俄罗斯,这也是欧盟内部对原油禁令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就在欧盟考虑削减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同时,俄罗斯已经威胁切断北溪1号的供气,在此之前德国已经暂停了北溪2号项目。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今年累计涨幅超过160%,欧元区通胀率创新历史新高5.8%。
能源危机对欧洲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欧元和欧洲股市则不幸成为牺牲品。
做好交易准备了吗?
只需少量入金便可随时开始交易,简单的开户流程,几分钟之内即可申请。
相关文章
中国延续“双速增长”:看中美、看内需
尽管中美谈判取得进展,且中国当局半月前刚推出一揽子宽松政策,但决策层仍选择本月内第二度出手稳增长。4月经常性数据折射出怎样的经济增长结构?密集宽松过后,市场又该关注哪些潜在风向?
中美关税大降,博弈远未结束
在经历了数周的博弈与混乱后,中美双方终于暂时握手言和。5月12日,中美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撤销此前“解放日”后宣布的所有新增关税与非关税措施,统一适用10%的税率,并暂缓实施剩余24%的关税政策(包括美国对华的 20% 芬太尼关税),为期90天,其余加征计划则全面取消。
台币暴涨:关税示好与美元重估
5月新台币意外大涨,两天飙升近8%,创1988年以来新高,带动亚洲货币联动升值。背后隐藏哪些政策信号?又将如何影响全球贸易与资产配置?
美国经济全景图:关键指标与洞察渠道
作为全球经济的风向标,美国经济的动态与展望时刻牵动着市场的神经。从华尔街的交易大厅到普通美国家庭的餐桌,从跨国企业的战略布局到新兴创业公司的生存空间,经济状况的微妙变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纳指暴涨12.5%:不要过于乐观
在经历了大幅抛售后,纳指迎来了十多年来最大单日涨幅。虽然美国关税政策的消息推动了反弹,但全球经济担忧和贸易紧张局势依然存在。本文将深入分析市场近期走势背后的因素,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势。
日经指数反弹:短期修复而非趋势反转
自3月末大幅下挫后,日经指数周一出现反弹。尽管短期回升略微缓解市场情绪,但美国加税、全球经济放缓及日本经济脆弱性,仍令投资者忧虑。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市场未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