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黄金维持窄幅震荡格局。美国 6 月零售销售等硬数据表现稳健,消费者信心指数依然强劲,加之CPI数据显示通胀略高,种种迹象促使美联储维持谨慎立场。同时,美元走强以及美股的持续上涨,也在短期内削弱了黄金的吸引力。不过,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仍存,叠加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发酵,为金价提供了一定支撑,抑制了大幅回调的可能。

从日线图来看,尽管多空双方尝试突破,但黄金似乎被牢牢困在 3,300 美元到 3,360 美元之间。当前价格在 50 日均线附近的反应值得关注。如果此关键支撑被击破,黄金或将回落至3,300美元,甚至探至5月至6月的低点3,250美元。反之,若多头力量占据上风,3,360美元和3,400美元依然是重要阻力位。
关税风波与政策博弈影响避险需求
我认为黄金缺乏明确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上利空与利好消息交织,却未有单一力量能撼动整体格局。
以近期引发广泛关注的关税争端为例,随着8月1日临近,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多个国家实施多项关税措施,包括对一系列东南亚国家征收19%至36%关税,对巴西征收50%,对欧盟征收15%至20%,同时对超过100个较小经济体统一征收略高于10%的关税。
尽管这些措施若全面执行,可能引发供应链重组和竞争格局变化,但多数市场参与者依然视其为典型的“先施压、后妥协”的谈判策略。话虽如此,欧盟据报正在准备针对美国服务业的潜在关税清单,以应对贸易谈判破裂。鉴于关税实施日前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不少投资者仍将黄金视作有效的对冲资产,保持一定配置。但美元指数近期持续走高,难以避免一些避险资金分流至美元资产,黄金的支撑力度小幅减弱。
除此之外,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怀疑是支撑黄金表现的另一大因素。尽管特朗普不断找到新的论据施压鲍威尔,但市场仍然认为鲍威尔被提前离任的可能性较低。交易员不会忽视这一风险,但是在明确的换任时间表出现前,买入黄金增加对冲的必要性相对有限。
地缘政治与经济数据交织,黄金支撑依然稳固
对于黄金多头来说,地缘政治风险不容忽视。俄乌冲突持续,美方参与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加沙地区的停火谈判仍陷入僵局。一旦其中任何一个战线突然升级,黄金或因其“无主权避险资产”的特性而迅速受到追捧。
尽管外部风险逐步累积,美国经济却依然保持着韧性。6月零售销售全面超预期,初请失业金人数下降,住房开工和建筑许可等领先指标回暖,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有所提升。再加上最新的 CPI 数据普遍升温,总体和核心通胀均创下年初以来新高,支持了美联储的观望立场。然而,年底前两次降息依然被市场定价。由于这些数据并未实质性改变市场对利率路径的预期,金价波动相对受控。
长期看,支撑黄金的基本面依旧稳固。各国央行持续买入黄金,而美国财政状况依旧混乱,这些都在为金价提供底部支撑。不过,随着英伟达获得出口 H20 芯片至中国的批准,美股再度受到提振,黄金市场的资金短线再次被抽离。
黄金或延续震荡,关注贸易谈判与财报影响
总体而言,黄金持续在$3,300到$3,360 之间震荡,表明市场正处于多空力量的平衡之中。关税更新和经济数据虽带来波动,但尚不足以引发趋势。除非美联储确认人事变动、美股遭遇大幅调整或地缘局势突然恶化,黄金才可能真正打破僵局、指引方向。但以现在的情况看,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极低,短线大概率延续盘整格局。
关税实施日之前,市场将持续关注美国的贸易谈判进展,尤其是欧盟和中国的态度。同时,中欧峰会7月24日即将在北京举行,双方可能就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和相互信任等多个方面展开对话。若双方展现出一定程度的妥协姿态,可能缓解部分市场避险情绪,从而令黄金承压。相反,若言辞继续趋于强硬,则可能为金价提供支撑。
另外,谷歌、特斯拉和英特尔将在周三美股盘后陆续公布业绩,且特朗普预计将于当天公布 AI优先政策。如果美股科技板块的财报表现高于预期,且政策利好热门 AI 股,那风险资产的走高可能会进一步削弱黄金的短期表现。
做好交易准备了吗?
只需少量入金便可随时开始交易,简单的开户流程,几分钟之内即可申请。
苹果 2025 Q3财报前瞻:聚焦利润率、AI进展与供应链风险
随着利润率承压、AI进展延迟和供应链调整,苹果第三季度财报引发市场担忧。在定价能力和关税政策的权衡下,股价能否挺住?
黄金展望:三重风险交织,下方空间有限
黄金重返3300美元关口,市场聚焦降息预期、财政扩张与贸易政策,短期波动加剧,中长期支撑因素逐步浮现。
黄金展望:空头占优,但多头仍不可小觑
随着避险需求减弱,黄金价格跌破3300美元关口——美联储降息预期、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质疑以及美元走弱,能否成为金价反弹的催化剂?
AI叙事重燃 & 人民币出海加速:恒指反攻的两条主线
恒指强势反弹,中国AI崛起与人民币跨境创新为港股注入持久动力。港深“双地上市”等政策助推资本流动,港股估值修复空间大。
增产下的逆势走高:原油供需暗战打响
OPEC+ 增产难抑油价反弹,地缘风险与季节需求助推原油走强。市场情绪主导短线波动,而中长期供应压力不容忽视。
中国延续“双速增长”:看中美、看内需
尽管中美谈判取得进展,且中国当局半月前刚推出一揽子宽松政策,但决策层仍选择本月内第二度出手稳增长。4月经常性数据折射出怎样的经济增长结构?密集宽松过后,市场又该关注哪些潜在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