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假期期间的5月3号晚间20:30会公布美国4月份的非农就业数据。
总体非农就业人数预计将增长+25万,略低于3月份的+30.3万,同时也略低于三个月平均就业增长+27.6万。尽管如此,与共识一致的就业人数将大致符合就业增长与劳动力规模增长保持同步所需的 “盈亏平衡 “就业增长速度。现在这个阶段,新增就业就业人数的估计范围很广,从+19万到+28万不等。
鉴于撰写本文时,ISM PMI调查、ADP就业数据以及月度挑战者裁员调查均尚未发布,但还是有一些指标可供参考。 4月份标准普尔PMI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自 2020年6 月以来首次出现整体下滑,制造业和服务业均疲软,反过来又给就业报告带来适度的下行风险。
然而,每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并没有表明 NFP 数据存在这种下行风险,从 3月到4月的4个调查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保持在 21.2 万不变。与此同时,根据企业调查,4月份平均时薪应环比增长0.3%,与3月份的增幅基本持平,尽管4月份的增长率可能会四舍五入至环比 0.4%。然而,和2023年的高增速相对比,年薪资增幅应该会下降至 4.0%,这代表实际盈利增长温和,而且工资压力持续降温,这与经济增长越来越相符。
就家庭调查而言,4月份失业率可能会维持在3.8%,维持在去年第三季度以来的窄幅区间内,但从历史角度来看,仍然代表劳动力市场趋紧,并且很可能接近充分就业。同样,继 3 月份环比上升 0.2 个百分点后,4 月份劳动力参与率应保持在 62.7% 不变,参与率略低于 23 年下半年的周期高点。
总而言之,四月份就业报告应再次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仍然极其紧张,就业继续稳步增长,失业率处于低位,收入增长放缓。
然而,该报告的政策影响可能相对有限,至少在符合或接近共识预期的情况下是这样。
尽管鲍威尔主席可能会在5月1日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FOMC) 新闻发布会上提供最新观点,但鲍威尔在 3 月份表示,强劲的就业市场“本身”并不是推迟政策正常化的理由,而是“意外”的劳动力市场疲软可能需要更大的政策支持。
考虑到这一点,并考虑到最近鹰派重新定价的程度,即 OIS 曲线目前仅定价了今年的降息 34 个基点(3月份FOMC会议之前的是73个基点),似乎就4月份劳动力市场报告而言,风险平衡偏向于市场对未达预期的反应比对超预期的反应更显着。
当然,这种温和的反应预计会导致股市和国债双双上涨,而美元则走软。然而,即使数据强于预期,股市的任何重大下跌也应该相对有限,因为就业市场吃紧将继续支撑支出,从而支撑盈利增长,同时还考虑到“美联储看跌期权”联邦基金利率的下一步举措仍可能在今年某个时候走低。然而,降息的时间仍然不确定,尽管第三季度的降息似乎是目前最合理的情况。
尽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双重使命面临的风险继续得到更好的平衡,但除非劳动力市场突然出人意料地疲软,否则5月15日公布的4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 数据更重要。因为可能对政策前景和任何持续的市场走势产生更大的影响。
做好交易准备了吗?
只需少量入金便可随时开始交易,简单的开户流程,几分钟之内即可申请。
中国延续“双速增长”:看中美、看内需
尽管中美谈判取得进展,且中国当局半月前刚推出一揽子宽松政策,但决策层仍选择本月内第二度出手稳增长。4月经常性数据折射出怎样的经济增长结构?密集宽松过后,市场又该关注哪些潜在风向?
中美关税大降,博弈远未结束
在经历了数周的博弈与混乱后,中美双方终于暂时握手言和。5月12日,中美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撤销此前“解放日”后宣布的所有新增关税与非关税措施,统一适用10%的税率,并暂缓实施剩余24%的关税政策(包括美国对华的 20% 芬太尼关税),为期90天,其余加征计划则全面取消。
台币暴涨:关税示好与美元重估
5月新台币意外大涨,两天飙升近8%,创1988年以来新高,带动亚洲货币联动升值。背后隐藏哪些政策信号?又将如何影响全球贸易与资产配置?
美国经济全景图:关键指标与洞察渠道
作为全球经济的风向标,美国经济的动态与展望时刻牵动着市场的神经。从华尔街的交易大厅到普通美国家庭的餐桌,从跨国企业的战略布局到新兴创业公司的生存空间,经济状况的微妙变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纳指暴涨12.5%:不要过于乐观
在经历了大幅抛售后,纳指迎来了十多年来最大单日涨幅。虽然美国关税政策的消息推动了反弹,但全球经济担忧和贸易紧张局势依然存在。本文将深入分析市场近期走势背后的因素,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势。
日经指数反弹:短期修复而非趋势反转
自3月末大幅下挫后,日经指数周一出现反弹。尽管短期回升略微缓解市场情绪,但美国加税、全球经济放缓及日本经济脆弱性,仍令投资者忧虑。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市场未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