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谈判的结果显著超出市场预期,乐观情绪迅速反映在资本市场中,恒生指数单日飙升近2.9%。然而利好仅昙花一现,隔日空头迅速回补,市场重新走弱。

这不禁让交易员反思:市场为何在利好落地后反而转向?在目前这场谈判的“暂停键”背后,哪些更关键的问题尚未真正解决?接下来的宏观线索,又将如何决定博弈的走向?
美国陷入“滞涨”,谈判需求紧迫
从宏观视角看,关税对中美的打击路径并不相同。对美国而言,这是一场供应端的冲击,可能在几个月后推升通胀、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对中国而言,则是需求侧的打击,更直接地压制出口与投资。
短期来看,美国经济数据仍有韧性。4月非农就业数据强劲,ISM制造业和服务业PMI 高于预期,叠加低油价和进口抢跑效应,使得通胀暂未加剧。但如果高关税长期持续,鲍威尔担忧的“滞胀”局面将日益严峻:经济增长放缓,物价却仍然顽固,美联储货币政策深陷两难抉择,通过降息快速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操作空间非常有限。
从政治周期来看,2026年美国将迎来国会中期选举,财政政策约束将逐步强化。当前美国背负36万亿美元国债,其财政压力已不仅是“赤字”,而是结构性危机。关税、赤字、债务三者交织,决定了这场谈判对美国而言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迫在眉睫”。
中国提前出手,稳定市场预期
相比之下,中国的应对显得更为从容与主动。在中美谈判和美联储议息会议临近之际,中国政府提前推出一揽子宽松政策,进行预期管理。我认为背后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方面,选择在4月PMI数据走弱、五一假期结束后的市场空窗期发力,有助于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另一方面,配合人民币汇率阶段性升值窗口,有效缓解资本外流和汇率波动的担忧。
政策工具方面,最新的刺激措施包括对大型银行下调50个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对汽车金融和融资租赁公司定向降准至0%,政策利率下调10个基点,下调一系列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利率,以及增加多个定向贷款额度等。
除此之外,资本市场同步发力,合并股市的支持工具,放松险资入市的部分限制,并且要求金融机构设立专门的资产投资部门,用于投资科技股和创新债。
这轮刺激政策不仅增强了市场信心,根本目的在于刺激内需,用结构性的方式撬动信贷扩张,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升级、消费换新和养老服务等。这有利于推动结构升级,减少对外部因素的依赖,把关税阴影下的“被动承压”转变为“蓄力反弹”,为潜在冲击做准备。
从外贸结构来看,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一季度同比下降11.2%,但对东盟和欧盟的出口分别增长8.4%和3.6%。这表明供应链区域多元化战略正逐步见效,增强了中国在后续谈判中的议价能力。
协议签订,贸易战刚开始?
虽然中美双方已暂时搁置新的关税措施,但实质上的角力并未真正缓和。换句话说,在此前贸易几近冻结的背景下,关税更像是一种制裁工具,而非博弈筹码。如今随着贸易逐步回暖,关税战或许才真正进入了实质性谈判阶段。
此次双方将关税从“非理性”下调至更加可接受的水平,有助于减轻美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也为中国出口企稳和内需提升创造空间。然而,对于中国来说,共计30%的关税依然会增加一部分企业的成本,抑制需求。而对美国来说,只要债务高企,且财政和贸易赤字问题未解,任何的协议可能只是暂时的休战。
与此同时,美国可能会在其他领域继续加码,比如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对关键零部件的出口管控、甚至在东南亚或墨西哥推行“绕道壁垒”。换句话说,战线可能会转移,但竞争不会消失。
接下来关注什么?
尽管贸易摩擦暂时缓和,市场并未因此完全放松警惕,二季度无疑将成为中美经济政策和市场情绪走向的重要阶段。
就关税谈判本身而言,鉴于双方已经在超过100%的关税上让步,未来再接近该水平的可能性非常低。然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提到了中国可能达成新的采购协议,但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警示。如果中国像2019年那样,在即将到来的谈判中继续掌握主动并采取“承诺但不兑现”的策略,可能进一步削弱美方的谈判筹码,从而为中国资产提供更强的支撑。
对于美国来说,市场正在关注关税谈判、减税和降息这三大政策方向,至少需要在其中看到一至两个实质性进展,才能有效支撑风险资产的估值水平。若进展不及预期,投资者可能被迫重新计入关税冲击带来的经济与企业盈利压力。
而中国方面,当前较低的关税水平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部风险,市场普遍认为年化增长率达到5%的目标可能无需大规模额外刺激。但若经济数据在二季度出现实质改善,7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或成为新的政策发力点。当前,在 AI股崛起和中国推出刺激政策提振内需的叙事下,科技和消费仍然是值得留意的板块。
总的来说,关税大降不代表风险出清,贸易继续不意味着信任重建。中美之间的谈判仍将反复,而市场也将在“缓和”与“警惕”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做好交易准备了吗?
只需少量入金便可随时开始交易,简单的开户流程,几分钟之内即可申请。
交易员手册 – 静候逆转
当许多人试图对美国股市的长期走高进行推理时,一个明显的因素是,市场看到 2023 年和 2024 年之间的一个重大区别——“美联储看跌期权”已经重生,风险资产的隐喻安全毯又回来了在混合中。
交易员手册 – 终极狂欢
我们刚刚度过充满事件风险的一周,没什么能比美联储出人意料的鸽派转向更能让市场风险激增——正如我们所见,它极大地影响了交易环境。
2024年重大主题-中国经济是否最终在2024年表现优异
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我们看到世界几大发达市场增长放缓。美国有效控制通胀水平、增长数据和劳动力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退热;英国经济增速较低,消费支出和高抵押贷款利率掣肘发展;而欧元区和德国更是面临着衰退危机。这种局面下,2024年中国经济将如何表现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交易员手册 – 荆棘遍布的一周
在我们展望日本央行会议(12月19日)并密切关注本地媒体关于潜在政策调整的头条新闻时,本周对于交易者来说不难找到一些重要催化剂和事件风险,以引导他们控制敞口。
交易员手册 – 五张值得关注的图表
黄金在周一凌晨的早盘交易中一度飙升至新的历史高位,在第四次尝试中突破了每盎司2075美元的关口。
交易员手册 – 静候逆转
无论是关注股票、美元、黄金还是债券/利率,目前都在经历一场巨大的趋势性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