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炉的4月宏观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经济当前所处的“双速增长”格局:制造业和出口仍具韧性,但消费和房地产板块继续拖累整体复苏节奏。这一结构性分化促使政策制定者在吸引外资、巩固外需的同时,更加注重打通内需循环、提振国内信心。
“外强内弱”,市场信心有待提振
具体来看,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不仅高于市场预期,也高于3月的4.5%,显示出制造业在内外需支撑下依然保持良好动能。出口数据同样令人惊喜,同比增长8.1%,在全球需求整体趋缓的背景下,这一表现尤为突出。其中,以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产品成为出口主力,显示中国在绿色科技与先进制造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正在持续增强。
然而,强劲的外需并未有效传导至内需。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远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6%及3月的7.1%。作为反映居民消费信心的核心指标之一,该数据的疲软说明消费者仍然偏向谨慎,延续了过去一段时间“保守消费”的趋势。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房地产市场仍未走出调整周期,居民资产负债表承压,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不稳,使得消费和民间投资缺乏动力。
政策利多释放,LPR年内首次下调
尽管刺激政策频频发力,但通货紧缩和高青年失业率等内部挑战客观存在,导致上述这种“强制造、弱内需”的增长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话虽如此,只要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进一步升级,且外部需求保持稳定,中国出口可能会继续充当增长支柱。目前来看,“双速模式”大概率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换句话说,中国要真正实现经济动能从外向型转向内生驱动,尤其是激活房地产与消费领域,还需更多结构性和针对性的政策支持。

然而,尽管5月关税战降温,但外部环境仍面临很大不确定性,中美经贸谈判降在协议规定的 90 天后重启。为了让经济面临潜在的外部冲击时保持韧性,中国当局再次加大对需求端的支持力度。5 月 20 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迎来年内首次下调,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调10个基点,终结此前连续六个月“按兵不动”的局面。
对于楼市来说,降息意味着房贷成本将进一步下行,有望缓解购房者的观望情绪,稳住持续承压的房地产市场。而对内需板块而言,LPR下调将直接带动贷款利率下行,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融资负担,从而为消费和投资松绑。
考虑到当前中国物价水平低位徘徊,PPI持续为负,货币政策具备进一步操作空间。在内外需仍显不确定、经济下行压力未完全解除的背景下,本次调降后,年内LPR可能仍然存在下行空间。
政策观察期开启,静待下一步信号

目前,两轮刺激政策刚刚落地,效果仍需时间检验。与此同时,全球贸易形势依旧高度不确定,未来90天内的中美经贸互动也可能对市场信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政策层面短期内大概率仍将采取“观望为主、边走边看”的策略。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为评估现有政策的成效提供缓冲期,也为下一步更有针对性的发力留下空间。
若出口保持强势,刺激政策逐步落地生效,全年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或可达成,从而减少大规模政策转向的必要性。特别是如果美方在战略产业方面对中方采取更为合作的态度,或有望为中国高端制造业打开新的海外空间,带动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新一轮出口红利。
但如果接下来的第二季度经济数据依旧缺乏亮点,尤其是消费和房地产未见起色,那么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极可能成为关键的政策转折点。届时,科技创新与消费刺激有望成为政策加码的两大主线,甚至不排除会出台更具突破性的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组合。
总结来看,中国经济当前正处于外强内弱的结构性修复阶段。制造业与出口继续托底增长,但内需尤其是房地产和消费板块仍是“拖油瓶”。未来政策的关键,不仅在于稳增长,更在于如何提振信心,实现从依靠出口的制造强国迈向依靠内需的消费大国的转型升级。
做好交易准备了吗?
只需少量入金便可随时开始交易,简单的开户流程,几分钟之内即可申请。
美股反弹?任重道远!
在经历了疫情爆发以来最惨烈的单周行情之后,美股本周迎来了一个较为强劲的开局。
【本周展望】“无条件”抗击通胀?风险资产或持续承压
标普500指数在过去11周中10周下跌!“通胀-加息-衰退”的魔咒能否被打破?本周聚焦欧美经济体的PMI数据以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国会证词。
加息浪潮之下 日本央行巍然不动
在全球主要央行争先恐后的通过加息来对抗日益肆虐的通胀威胁的同时,日本央行的“冷眼旁观”显得格外特别。
美联储重拳出击 纳斯达克强劲反弹
美联储周三决定加快加息步伐,美股却全线反弹,黄金拉升25美元!
美联储利率决议前瞻 —— 放弃自动驾驶!大幅加息才刚上路
美联储将在明天凌晨公布利率决议、经济展望和点阵图,7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似乎势在必行。
压力测试来袭!关键通胀数据今晚出炉
对市场来说,今天即将出炉的美国通胀数据无疑又是一次压力测试!